牙线这个利器,你和孩子都用了么?
在这个成人用牙线都不普遍的国度,给宝宝用牙线真是阻力重重。当我拿出牙线给小外甥试用的时候,全家都担心这么小的孩子用牙线合适吗?
牙缝,牙刷无法到达的死角
我们这一代父母,对孩子的牙齿算是灰常重视了。李小鹏帮奥莉刷牙的场景,就是每个家庭的日常。
被问到外出旅行的必备物品,多多不假思索就能说出——牙刷!牙膏!
可你造吗?即使这样认真的刷牙,最高也只能得到70分(满分按100分计算)。就算是清洁度超高的电动牙刷,也有它无法到达的死角——牙缝,剩余的30分就在这里。就像一门精心准备的考试,以为做到了满分,交卷后才发现忘做了最后一道大题,悲催!
牙菌斑就在牙缝中慢慢滋生,分解食物残渣中的糖产生酸性物质,让牙齿脱矿最终形成邻面龋齿和牙周病。很多小朋友就是牙缝那里最先变黑,然后一点点烂掉。
不使用牙线的口腔清洁是不完整的
只有牙线,才能清掉牙缝间的食物残渣、软垢和牙菌斑。牙线,不应只在塞牙时才被想起。牙医认为,刷牙并辅助使用牙线,才称得上一次完整的口腔清洁。
你根本无法想象,看上去刷得很干净的牙齿,依然能清理出那么多肉丝和果蔬纤维。看看使用过的牙线在显微镜下的放大照片,粉色部分就是被遗忘在牙缝里的细菌。
每天坚持使用牙线的结果是,闺蜜的大宝再也没有出现过蛀牙。牙线,真的是被我们忽略的护牙利器,大人孩子都应该用。
牙线会把牙缝变大吗?
这是人们抗拒牙线的主要原因。这个锅牙线君不能背啊!作为人体最坚硬的器官,牙齿没有我们想的那么脆弱。强劲的超声波洗牙都伤害不了它,何况一根细细的尼龙线呢?
牙缝其实一直都在,只是它被发炎肿胀的牙龈和牙垢充得满满的,没有发现而已。用牙线清理后,炎症消退了,牙垢没有了,牙缝自然就露出来了。有牙缝,正是牙齿护理不当,牙龈萎缩的结果。
牙线会导致牙龈出血吗?
刚开始用牙线时,很多人会有牙龈出血的症状,这并不是牙线伤了牙龈,而是牙龈本身就有炎症。坚持用上一周左右,刺激牙龈的牙菌斑和软垢被清理后,出血就会基本消失。无论牙缝变大还是牙龈出血,都是我们之前犯下的错,更应坚定地使用牙线才对。只要不强行用力使用,就不会对牙龈造成伤害。
宝宝几岁可以用牙线?
原则上,宝宝有牙缝就可以用牙线了。但是刚刚长出的牙,牙缝太大了,还不能用。美国牙科协会(ADA)建议——当宝宝的两颗牙齿慢慢靠拢到可以碰到一起,就可以使用牙线辅助清洁了。
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儿童牙科教授印德鲁·普恩瓦尼博士给出了更明确的指导,当宝宝最后两个臼齿长出来的时候(2岁半至3岁),就应该帮助孩子用牙线了。
如何正确使用牙线?
有人说牙线对小孩子太难了。没错,在孩子手指灵活到可以写自己的名字(7岁左右)之前,无论是刷牙还是用牙线都应该是父母亲力亲为来负责的。小孩子长蛀牙,就是父母的失职。
初学者可以从牙线棒开始,慢慢过渡到洁牙线。牙线棒的具体的用法是:轻轻把牙线塞进牙缝,呈C形包围一侧牙齿的邻面,上下摩擦,同时深入牙龈底部,动作轻柔地按摩牙龈。每个邻面摩擦4到5次,全部牙缝清理完后用清水漱口。
注意,用牙线棒清理下一个牙缝前要用清水冲掉上面的食物残渣。牙线棒和牙线都是一次性用品,用完即扔。
刷牙前or刷牙后使用?
美国牙科协会(ADA)给出的说法是——都可以!我个人习惯在刷牙前使用,清完整口牙后用清水漱口,刚好可以跟刷牙的程序连起来。而且,清理干净的牙缝,可以更好地让牙膏中的氟化物渗透进来,更利于护齿。
每天什么时间用?
除了辅助早晚两次刷牙,有条件的话每次进食后都可以使用。用惯牙线的朋友表示,好用的根本停不下来,必须随身携带,一次不用就会抓狂!
对于宝宝呢,牙医的建议是至少每天晚上睡前使用一次牙线。夜奶的宝宝怎么办?萌出第一颗牙后,为了宝宝的乳牙,妈妈就要着手断夜奶了。
宝宝不配合怎么办?
让宝宝接受刷牙和牙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妈妈们不要心急,也不要孩子一哭就气馁。我的做法是自己先用,小孩子最爱模仿了,包子很快就要求“给我一个”,最开始可以只清理几颗牙,让孩子慢慢适应。
好用的儿童牙线棒推荐
牙线本身并没有成人和儿童之分,为了让孩子更容易接受,才有了儿童牙线棒这种产品,为大家推荐一款口碑不错的儿童牙线棒。
plackers儿童牙线
卡通设计,水果口味让孩子更加喜欢。
父母们每次去口腔医院见到小小的宝宝被捆绑着补牙,哭得昏天暗地,就心疼得不得了。牙齿,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健康,而一口好牙来自日常的预防护理,爸爸妈妈一定要严阵以待。
同类文章排行
- 牙线和牙签,哪个才是正真的护牙神器
- 经常使用牙线会不使牙缝变大?
- 牙缝刷的作用以及牙缝刷的选择
- 国内外对口腔护理理解的差异
- 你为什么会口臭,一些原因你根本想不到
- 牙线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牙线的注意事项
- 元宵节,牙齿如何跟上吃货任性的节奏?
- 春节期间吃喝别忘了用牙线清理牙缝
- 牙线这个利器,你和孩子都用了么?
- 先来定一个小目标吧,就是2017让我们口腔健康
最新资讯文章
您的浏览历史
